01流程是什么?由哪些部分组成?
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花费时间,而且每件事都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几件更小的事情。
在做事的过程中,你就一定会遇到“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问题,这就涉及到顺序。
这里的做事顺序就是流程,所谓的提升效率节省时间,无非就是流程优化而已。
流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结构化程序定理。
这个定理是科拉多·博姆和朱塞佩·雅各比尼在196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
定理指出,所有的流程都是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顺序、循环,以及判断与分支。
所谓顺序,就是按照特定的顺序依次执行每一个步骤。
循环则是指重复执行一系列步骤。
最后,判断与分支是指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执行不同的步骤。
因果思考框架
在那个关于因果的分享里,老师介绍了一个简单的因果思考框架,分为四个步骤:
在第一步中,A是B的原因吗?如果是,就继续进行下一步;如果不是,则直接结束。
在第二步中,A是B的唯一原因吗?如果是,同样可以直接结束;如果不是,就继续往下问。
这里的“是”与“不是”,其实就是在做判断,也就是说,所谓的“判断与分支”,就是你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执行不同的步骤。
02怎样做事儿高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中提到的“统筹方法”。这篇文章介绍了华罗庚的一本书,叫《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怎样泡茶更高效?
我们可以把泡茶这件事拆分成几个步骤:
洗开水壶1分钟、洗茶杯1分钟、茶壶1分钟、拿茶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
现在问题来了,怎样泡茶才能最节省时间、最高效呢?
估计聪明的人都能想到:那就是在烧开水的同时,另一边可以洗茶壶、洗茶杯,并且准备茶叶。
然而,在烧开水之前,你仍需先清洗开水壶,这一步骤大约需要1分钟。
因此,整个过程总计需要16分钟,即清洗开水壶的1分钟加上烧开水的15分钟。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流程管理,通过合理安排先后顺序,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进一步来说,统筹的核心在于两件事:串联与并联。
在串联过程中,你需要思考哪些步骤必须按顺序进行,哪些步骤可以不分先后。
而在并联过程中,你只需考虑哪些步骤可以同步进行。
因此,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将能够并联的步骤都并联起来,也就是将能够同步进行的事情同步完成。
大家不要觉得“并联”是什么特别高级的技巧。
其实大家早已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比如我们日常做菜,做菜的整体顺序通常是:买菜、处理食材、烹饪食材、起锅端盘。
在处理食材的过程中,往往就会涉及许多可以同步进行的步骤。
例如,在腌制肉的同时,你可以处理配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并联”妙用。
再举几个例子:
一边走路使用手机
一边吃饭使用手机
一边上厕所使用手机
更有甚者洗澡都要使用手机
……
03想一想: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并联”呢?
你的工作中有没有这种可以并联的事情?
你的人生可不可以并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