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产业发展初期,学术界对于物流是否属于产业范畴进行过争论。随着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的日益提高,国务院出台了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案,对物流产业属于产业界的范畴已达成定论,但对于物流产业的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汪鸣先生指出“物流产业实质上是一种渗透到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企业经营活动的交叉与重合的产业形态,从产生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具有明显的复合性特征”,所以物流产业是“复合产业”,是“专门从事物流活动企业的集成”。
1990年代,全球海运船舶大型化,上海港瓶颈暴露,许多货物需经宁波或香港转运,物流效率低下。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将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建设被列为上海基础设施十大工程之首。
浙江在港口周边规划了产业园区,吸引了物流、制造等相关企业入驻,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配套环境。上海则负责港口的核心管理与国际航线的对接,双方资源互补,堪称“天衣无缝”的配合。
这种跨省合作不仅让洋山港的建设变得顺利,还从体制上为项目发展提供了保障。可以说,这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案例。洋山港的成功,不仅让上海港的竞争力大幅提升,也推动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中国现代物流大全》中认为:“物流产业是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业生产、商业批发零售和第三方仓储运输及综合物流企业为实现商品的实体位移所形成的产业。"
中国物流协会副会长丁俊发认为物流产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是自愿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这些资源都可以进行产业化,就形成了各自所代表的相关产业,如运输业、仓储业、物流信息业。同时,这些物流资源又存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中,把存在于各个产业中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物流服务业就诞生了,很明显,物流业是一种复合型产业,因为所有产业的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通过优化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 。
通过上面对于物流产业的分析,可以发现现代物流产业具有以下的内涵和特征:
①与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物流产业横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贯穿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从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开始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一直到产成品销售给最终用户,现代物流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物流活动的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成败。
②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物流是伴随生产、消费、投资等系列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派生需求,因此物流产业是与物的流动过程相关的、动态的产业集合,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鋇能新兴复合型服务产业,是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③物流产业的主体是物流服务业,其主体是专门从事为市场提供物流服务的经济组织或提供物流活动支持的部门及其物流活动的集合。
④集成和优化整合。物流产业包括了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资源要素,物流产业不是将这些资源要素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对分散在各个领域的这些物流要素的集成和优化整合。
⑤系统性和网络化。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系统性和个性化要求提高,这就对物流产业的网络化提出了要求。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应该按照网络化的方式在一定市场或区域内进行规划,以此来谋求物流系统的高效率和协调性 ,满足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要求。
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早提出“产业集群”概念的是迈克尔·波特。大量的中外学者在对产业集群的研究过程中,对产业集群概念的使用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如企业集群、企业簇群、产业群、企业群等,学术界至今也没有对产业集群形成统一的定义。虽然不同名词的使用反映出不同学科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侧重,但是其含义是大同小异的。
对于产业集群的定义,学术界普遍比较推崇的是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征和内涵。
空间集聚的地理特征
空间集聚是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之一。从空间分布来看,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上的接近或集聚成群。也正是因为空间上的集聚,所以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高度密集。
弹性专精的生产特点
产业集群是由一定数量的产业相关企业和机构组成的,通过集群内部企业和机构的纵向产业分工和横向经济合作,企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的特征明显、也便于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后福特制的到来,产业集群内部大量在专业化基础上集聚的产业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将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变得柔性,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企业的边界,也会随着技术环境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得更有弹性。
社会化网络组织
产业集群的网络化特征表现为以价值链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前向、后向、水平的产业联系,如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顾客之间的前后向联系,企业与政府、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服务组织等支撑机构所产生的水平联系。通过与这些企业和机构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了产业集群的社会化网络。
地方根植性特点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区域内具有产业联系的企业和机构集聚而形成的一个社会化网络,这种社会化网络是根植于地方的,具有根植性。具体来讲,产业集群社会化网络的构建以及网络内部各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都是基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集群内部的企业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交流语言以及交易规则,企业之间的经济行为也深深根植于此。也正是因为这种根植性,企业之间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避免了同陌生人交易可能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加了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信任,产生合作的默契。同时,根植性也有助于集群企业之间知识的扩散和溢出,提高集群的整体效益。
创新性特征
创新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产业集群本身的特点也为集群创新机制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集群是一种非正式的网络组织,集群的根植性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知识转移媒介和知识转移通道。
物流产业集群除具备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创新性、网络化等特征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内涵:
1、以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为依托的区位指向。
以时空转移为主要内容的物流服务的提供,需要对分散的各种物流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需要物流资源在空间上的集中。除此之外,物流服务的提供也需要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支撑,所以物流产业集群表现出了对物流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的高度依赖,这也就决定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区位选择一般都靠近所在区域的交通枢纽,是两种或两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
2、围绕物流需求的区位指向性。
物流服务是社会生产、消费活动的引致需求,它贯穿于生产、消费的每一个环节。它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物流产业对于区域其他产业的依赖性,它的发展是以其他产业的物流需求为基础的,物流产业的集聚需要与区域的物流需求分布相适应。所以物流产业集群的集聚一般都围绕区域的生产中心、消费中心来进行。
3、网络化特性。
物流产业集群的网络化特性不仅仅是指集群内部的网络化组织特性,还体现在物流产业集群的跨区域和跨行业的本质要求。物流服务的对象和服务范围往往同物流产业集群集聚的空间范围是不一致的,因此,物流活动的完成,往往需要跨区域进行,并且对分散在不同区域的物流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形成跨区域的物流网络。
4、物流产业对其他产业的高度依赖性
物流产业的服务对象可以是多个行业,对其他行业具有高度的依赖,同样跨行业的物流服务也需要物流网络来协力完成,物流产业不会单独存在。
5、多核性。
随着客户对物流服务个性化需求的提高,物流服务提供商一般都需要在自己的主营业务基础上进行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外包,才能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全程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的集成商也就成为了物流产业集群的核心,在物流产业集群内部往往涉及多个物流集成商参与物流活动和资源的整合,所以就产生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多个核心。